都化膿了細菌培養(yǎng)還“無菌生長”?!聽聽實驗室的解釋
CASE -臨床咨詢
手術(shù)中取出的腦膿腫去做細菌培養(yǎng),報告“無菌生長”?
膿腫感染癥狀明顯,膿液培養(yǎng)提示“無菌”?
——都化膿了還“無菌”?!
且聽小醫(yī)細細道來。
首先,膿液是什么?
膿液(pus)是機體組織炎癥過程中形成的濃稠或稀薄的混和物,炎癥過程中細胞、組織在細菌和中性粒細胞釋放的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發(fā)生液化壞死,加上血管的液體滲出,形成肉眼呈灰黃色或黃白色的濃稠狀液體。一個白細胞處理5-25個病菌后就會死亡,死亡的白細胞體和細菌分解產(chǎn)物構(gòu)成膿液。因此膿液中除含有膿細胞(變性壞死白細胞)外,還含有大量的細菌、壞死組織碎片和少量組織液。
換句話說,膿液其實就是一個大混戰(zhàn)之后的戰(zhàn)場,除仍在激戰(zhàn)的白細胞和細菌們之外,更多的是戰(zhàn)死的細菌尸體和陣亡白細胞將士。
而細菌培養(yǎng)的前提是需要有活力的細菌。標本來源廣泛,最理想的是血液及無菌體液,很多分泌物(傷口分泌物、眼耳鼻分泌物、生殖道分泌物等等)也是培養(yǎng)的常見標本。而對于膿液這個尸殍遍野的戰(zhàn)場來講,細菌活力已經(jīng)不是很好,加之臨床上很多膿液培養(yǎng)是在抗生素使用之后采集留取,腹背受敵,細菌就更難生長??紤]厭氧菌感染的時候,應該打到厭氧瓶中送檢,暴露時間過久就會造成厭氧菌死亡。
再者,微生物送檢也需要控制條件,在送檢的時候要充分考慮他們的“感受”——采集后有沒有及時送檢?沒有的話是將它們放到冰箱還是常溫?它們有沒有被凍死、餓死、或者“見氧死”?如果標本沒能及時送檢,常溫放置超過1小時,細菌快速生老病死已沒什么診斷價值;放置于4℃冰箱,淋病奈瑟菌和腦膜炎奈瑟菌又會被凍死;如果沒有專門打到厭氧瓶,各種厭氧菌們就會“見氧死”。
那么怎么來保護送檢的膿液標本?要想保護她,先要了解她。知己知彼,百戰(zhàn)百勝。首先我們要了解常見化膿性感染部位的常見感染譜。如腦膿腫,感染譜隨感染來源而異:耳源性膿腫多以葡萄球菌、鏈球菌或陰性桿菌的感染;鼻源性腦膿腫以鏈球菌和肺炎球菌為多見;血源性腦膿腫取決于其原發(fā)病灶的致病菌,胸部感染多屬混合性感染;創(chuàng)傷性腦膿腫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。厭氧菌及兼性厭氧菌腦膿腫的發(fā)生率日益增多,其中以鏈球菌居多,其次為桿菌和其他球菌。除開放性顱腦損傷引起的腦膿腫外,大多數(shù)厭氧菌腦膿腫繼發(fā)于慢性化膿性病灶,如中耳炎和胸腔化膿性病變等。結(jié)核桿菌、真菌(如放線菌、隱球菌等)、阿米巴原蟲及肺吸蟲等偶也可引起腦膿腫。而對于肝膿腫,從膽道和門靜脈侵入的多為大腸桿菌或其他革蘭陰性桿菌;從肝動脈侵入的多為球菌,特別是葡萄球菌。有報告細菌性肝膿腫中36%~45%為厭氧菌感染,約25%患者為需氧、厭氧菌混合感染。
根據(jù)患者感染灶可能出現(xiàn)的常見致病菌,對標本進行有意識的保護,只有這樣,真正的“兇手”才有可能活著來見我們。如果常見感染譜里有厭氧菌,整個取樣運送過程要注意對厭氧菌的保護;實在不清楚常見感染譜,就秉持“不污染、快速送”的原則。
實驗室建議
綜上所述,對于化膿性感染的病原菌培養(yǎng),最好能取到膿腫周邊組織送檢,鉗取或刮取一點肉芽,那里的活菌和致病菌更為可靠;對于不得已的膿液送培養(yǎng),實驗室有如下建議:
1.最好在使用抗菌藥物之前采集;臨床上通常難以做到,盡量在下一次使用抗生素前采集;使用過抗生素的患者,標本應直接打入含有抗生素吸附劑的血培養(yǎng)瓶(即抗生素中和瓶)中送檢。
2.開放性膿腫和傷口拭子:用無菌生理鹽水或75%酒精擦去表面滲出物,用無菌拭子深入潰瘍基底部或邊緣部取。
3.封閉性膿腫:用75%酒精消毒膿腫局部皮膚或黏膜表面后,用注射器以無菌方法穿刺抽取膿液5~10ml,置無菌管中或抗生素中和瓶(已用過抗生素)送檢;疑為厭氧菌感染時,抽取膿液后立即排盡注射器內(nèi)空氣,將膿液注入?yún)捬踹\送小瓶中送檢(或注入?yún)捬跹囵B(yǎng)瓶),或床邊直接接種厭氧培養(yǎng)基。
4.標本采集后請及時送檢,最好不要超過2小時。
上一篇: 腹瀉不查“糞便病毒”,你就OUT了
下一篇: “不定時炸彈”——老年糖尿病